曾几何时,跑不完的窗口、复印不停的材料、盖不完的公章、纷繁复杂的手续,是老百姓到政府部门办事的切身体会。
但如今,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办事只进一扇门,审批只用一个章”,一个变“审批”为“服务”,集中度最高、综合性最强、体验感最好的政务环境正在江北新区这座城市慢慢形成。
日前,围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的核心要求,在前期诸多改革举措的基础上,新区再次全面梳理权力事项,做出新的尝试,进一步推进集中行使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再加码”,打造属于自己的政务服务新品牌。
在前期充分调研并梳理新区行政审批制度方面的短板后,此次深化改革将围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高效便利服务体验等方面展开
变“多头审批”为“一局审批”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因为周期长、流程复杂,一度被戏称为“万里长征图”。针对这些痛点,此次改革将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全链审批,实现“一枚印章审批”的全链条办理模式,改变过去跑部门、盖章多、等待时间长的情况,实现“进一扇门、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套审批标准、一张网通办、一枚印章管审批”。
随着规划审批事项的集中,目前行政审批局已将工程建设审批中高频发生、处于关键环节、集中关联性强的全部34个事项集中,将涵盖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里的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核心事项及相关并联事项全链集中。
改革后,立项、土地、规划、人防、消防、建设、环评等原隶属于多个部门的不同事项也统一整合至行政审批局,由过去各个部门分头实施的串联审批变为行政审批局内部并联办理,申请人跑“多地多家”变为“一地一家”,材料不用重复递交,审批效能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
此处,小北以规划审批举个例子。在项目落地过程中,规划方案审查可能会涉及诸如绿化、道路开口、安全、环保等不同部门不同意见。本次的集中将征求多部门出具多个意见改为一家内部协调,涵盖各个专业条口,提高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办理速度,也减少企业和群众花在审批服务上的各项成本。
同时,随着审批人员同步划入行政审批局,许多规划事项可以采用窗口即办件的形式。
如规划验线环节,建设单位可以在行政审批局窗口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并签订工程验线告知承诺书,承诺严格按照相关规划要求进行放线和施工后,行政审批局可在窗口进行办结并核发验线合格书,节省材料从行政审批局至规划资源局的流转时间,窗口一枚印章即可办完,比以往办理模式压缩至少7个工作日,大幅提升审批效率。
变“企业来回跑”为“专窗集成办理”
在工程建设领域,一个项目从立项到施工,再到开工,是呈现链条式的,即每个环节都要经历。与此不同的是,一家企业从成立到经营发展,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项,企业性质、种类繁多,不同的企业所要办理的证件也各不相同、五花八门。
针对此类问题,行政审批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集中重要性、关联性原则,将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和生产经营所涉及的134项高频核心事项(除涉及公共安全、生态环保、意识形态、运政管理的事项外)全部集中至一个部门行使,其中本轮改革集中事项共24项。
举例来讲,过去,成立一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需要分别申请办理营业执照、人力资源中介服务许可证、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此次改革后,企业既可以按原有方式分开申办,也可以通过“‘企业经营’一件事”专窗集成办理,申请材料减半,办理时限改为即办件。
同时,按照告知承诺制的要求,即使企业申请材料不齐全,在签署《承诺书》后也可以当场获证,事后按照承诺在一个月内补齐补正即可。
事项集中划转后,未来,在实现“物理整合”的基础上,将着重对集中事项进行职能归并,通过再造流程、精简环节,提升审批效率,综合考虑机构职能、审批阶段、审批领域等,集中和进驻事项做到职能归并,从而实现“化学融合”。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早在开年上班第一天,江北新区(自贸区)2021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新区就围绕今年的发展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其中,高效能激发改革内生力,以更大魄力聚焦科技创新特色打造制度首创、变”事事找惯例“为”大胆创新例“被作为重点任务之一。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打破固有“衙门式”的被动服务模式,新区变被动为主动,将更多优质的服务送至群众。
这一理念在走进市民中心时就处处体现。你会发现,在这里,群众活动区域非常宽敞,而工作人员的办公面积则较小,严格按照办公室人员面积使用条例,“斤斤计较”到每一个平方,只为将更多的空间,留给办事群众,提供一个敞亮、舒适的办事环境。同时,提供免费复印服务、便民服务餐券、购置直饮机、报架、自助区电脑、自助机等。
在整合重构运转机制方面,转变原先大厅窗口工作人员都是坐在窗口,等待办事群众递交材料后,开展业务审批工作的模式。将更多工作前置,主动去帮助群众办事。
例如,借鉴其他城市有关代办工作经验,进一步增强代办服务。在原有代办服务的基础上,拓宽代办服务的范围和形式,在大厅设置更多的代办服务人员,在市民进入窗口交件之前,就主动提供诸如业务咨询、材料填写等服务,争取让群众办事只跑一次。
变“审批”为“服务”,书写“人”文章
大道至简,整合创新,跳出原有框架,去粗取精,精于心、简于形。回溯江北新区市民中心建设伊始,在揭牌仪式上,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就表示,从“政务中心”到“市民中心”,二字之差,体现了新区决心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的开放理念。
围绕提升办事群众服务体验、打造集城市展示、公共服务、市民活动功能一体的“市民之家”“城市客厅”,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的贴心服务,从中心的建设到运营,将更多的活动空间留给群众、将更多的办公经费用于群众、将更多的优质服务送至群众的理念,贯彻始终。
未来,围绕“全周期、大全科、承诺制、即刻办”的原则,新区在行政审批制度方面将进一步深化改革。
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在开办设立阶段,降低准入门槛;在生产经营阶段,优化准营服务;在退出市场阶段,提升注销便利度,进一步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企业活力。将涵盖企业登记、商务审批、药品药械、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农业农村、政策兑现等多个领域的150余项涉企事项全部纳入市场准入领域全科窗口,无差别受理。
同时,全面推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按照最大限度利民便民原则,有针对性地选取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办理频次较高的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事项数量过半。除涉及现场勘查、疑难杂症的事项外,其余事项全部由承诺件改为即办件,采取即来即办的“即刻办”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区内营商环境。
始终聚焦“创新”和“改革”两个关键词,充分借鉴各地先进经验,新区的行政审批改革大刀阔斧、推陈出新,着重书写”人“文章,塑造城市的对外形象和品格内涵。阻碍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有形之门”正逐步消除,一个全新的、高效的、便民的政务服务体系蕴育而生。
发布|喻芸
审核|王馨
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